網路傳聞家有嬰兒的人要注意了,嬰兒睡覺的地方一定要清乾淨,曾有人家嬰兒哭鬧不已,大人前往查看,結果是嬰兒吐奶的味道引來螞蟻,有幾隻順路鑽進了耳朵。後來小嬰兒去檢查,糟糕,螞蟻跑到腦部,讓小嬰兒成了智障兒。還有,也要小心蟑螂跑到耳朵,嬰兒不會抵抗,睡覺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發生。


專業觀點


■朱本元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


從人的生理構造來看,螞蟻不太可能跑到腦部。人的耳朵分外耳道、中耳腔和內耳,在外耳道和中耳腔之間,有一層耳膜,往裡面還有骨頭,包括聽小骨等的保護。小昆蟲若真不小心鑽到外耳道,會先被耳膜擋住,不太可能穿過層層屏障進入腦部。倒是人感染病菌時,病菌可能從鼻咽部,經耳咽管到中耳,而引發中耳炎。


■薛智仁台北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臨床上,聽過或看過螞蟻、蒼蠅、蚊子、蟑螂和飛蛾鑽進耳朵的案例,但沒聽過這些小昆蟲有抵達腦部。我曾有1名病人,因蒼蠅飛進耳朵出不來而就醫。他在餐廳工作,由於裝潢夾板內發現1隻死老鼠,他準備把死老鼠從夾板取出時,有一大群蒼蠅也跟著飛出來,衝得太快,飛進了病人的耳朵。因為耳朵很暗,且外耳道路徑非直線,是呈S形,因此蒼蠅一直往裡面衝,出不來,且外耳道的神經非常敏感,病人痛得不得了,頻頻大叫,最後是灌入麻醉藥,把蒼蠅迷昏後,再夾出來。


小昆蟲會跑進耳道,大多發生在成人睡覺時,或騎車時,較少聽到嬰兒案例;螞蟻跑進耳朵,又比其他昆蟲來得少,原因可能螞蟻體積小,在耳道裡,還可以「轉向」往外走,其他昆蟲多只能往前推進。耳膜由表皮、結締組織和內皮等好幾層組成,照理說是擋得住昆蟲,除非少數情形下,昆蟲咬破了耳膜,臨床上會給藥治發炎,等它自己癒合。如果耳膜破洞好不了,會用病人本身的筋膜修補起來,以免將來水分跑進內耳。但即使昆蟲越過耳膜到中耳腔,也鑽不進腦部。如果是蟑螂跑進耳朵,因為牠腳上有刺刺的觸毛,會讓敏感的外耳道神經很痛,教科書上寫到,最好用乙醚迷昏昆蟲,免得硬夾。昆蟲掙扎,病人會更痛,但乙醚平常取得不易,處置時,常用油類或麻醉劑迷昏或「淹死」牠們。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