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傷胃的傳統觀念盛行,國人就醫時,常會主動要求醫生開胃藥。根據健保局統計,台灣一年申報的制酸劑(俗稱胃藥或胃乳片)超過20億顆,亦指平均每位民眾一年使用超過100顆胃藥!對此,醫師表示,胃藥並非萬靈丹,若無正確使用,很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惡化腎臟功能!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洪紹仁表示,胃腸藥物種類繁多,一般人常說的胃藥,通常是指在藥房購買的制酸劑,主要功能是抵制胃酸、中和胃酸。凡與胃酸分泌有關的疾病,大致都可以使用制酸劑來解除局部症狀。


洪紹仁說,目前約不到兩成的西藥會傷胃,除非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才需服用胃藥或潰瘍藥。而國人服用的西藥中最可能傷腸胃的是消炎止痛藥,若不得已非使用不可,才需搭配胃藥並多喝水,以保護胃黏膜。


洪紹仁也表示,由於胃藥多含鋁、鎂等重金屬,不適當的使用會造成身體吸收這些有害物質,尤其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無法順利排除體外,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並惡化腎功能。


洪紹仁建議民眾,使用胃藥的必要性與服藥的時機等問題,都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且胃藥錠劑的體積較大,應咬碎吞服,才能迅速在食道與胃部形成保護膜;尤其服藥時應以白開水服用,避免藥物與飲料產生交互作用,增加對胃部的刺激性。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