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吃得好、動得少,很多民眾會經常性的服用降血脂藥物,預防動脈硬化疾病。不過醫師指出,有部份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物後,會發生肌肉痠痛等副作用,如果長期置之不理,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橫紋肌溶解及急性腎衰竭;因此提醒在用藥同時,也要定期檢驗血液,並控制飲食。


台灣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等動脈硬化疾病的患者,年齡層逐年下降;在門診中就發現一位才40歲的童先生,已經患有高血脂、糖尿病、而且體重過重;尤其在服用降血脂的藥物後,稍微運動就覺得累,肌肉更是酸痛不已。檢查後才發現肌肉酵素升高,停藥之後,肌肉酸痛的症狀已經消失;搭配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也同時降低了體重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


醫師指出,大約5%到10%的患者在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會發生肌肉發炎和肝功能異常等後遺症,嚴重的還會導致腎衰竭;因此如果發現有疲倦、食慾差、深褐色尿和肌肉痠痛等情形,就要特別注意。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說:『這種肌肉痠痛,我們如果抽血會發現到他的肌肉發炎指數會上升,如果置之不理的話愈來愈嚴重,肌肉就會溶解,溶解這些物質就會阻塞我們的腎臟,造成急性腎衰竭。所以定期檢驗、還有早期預防非常重要。』


對於不適合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患者,醫師建議可以適度攝取魚油、大蒜萃取物或大豆異黃酮等營養補充品,並多吃高纖維食物,少吃甜食、肥肉及內臟,再搭配每天30分鐘慢跑、快走、體操等中等強度運動,以達到降低體重及體脂的目標。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