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研究顯示,腸病毒病童嚴防心肺衰竭發生,才能降低肢體無力等後遺症,而且醫師應在病童有呼吸衰竭早期現象時,就提早插管以防心肺衰竭。這項結果刊登在三月出版的醫學權威「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等人,長期追蹤一九九八年到二○○三年在台大醫院、長庚兒童醫院治療的一百四十二名腸病毒七十一型且中樞神經發炎的病童,了解腸病毒感染康復後神經與認知功能的發展。


黃立民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中樞神經發炎感染合併心肺衰竭的廿八名病童,一半的人在病毒感染復原後,仍有肢體無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後遺症,必須仰賴鼻胃管進食,或氣管插管呼吸,或者神經發展遲緩、認知功能降低。


但僅中樞神經發炎感染、沒有合併心肺衰竭的病童,復原後在神經發展方面大多正常,僅百分之五的病童有後遺症。


黃立民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腸病毒病童應該嚴防心肺衰竭發生,才會有較好的治療成效。但國內剛發生腸病毒疫情時,醫師因為沒有治療經驗,看到病童血壓下降,就依以往治療方式補充大量水分,希望讓血壓回升,卻會造成心肺衰竭。醫師治療腸病毒病童血壓下降時,應給予強心劑,水分也應適量,過多會適得其反。


黃立民也表示,太晚插管可能讓病童步入心肺衰竭的地步,醫師不應等病童呼吸衰竭才做氣管插管,在有呼吸衰竭早期現象時,就應提早插管預防心肺衰竭。


黃立民指出,雖然這些病童可能有發展與學習問題,但是兒童的潛力無限,一時的發展遲緩、認知功能較差,可透過醫療團隊即時的評估、協助與個別化適切的養育,促進病童的發揮潛能。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