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當紅的美白成分「熊果素」(arbutin)」,由於標榜植物萃取,天然溫和,不僅相關產品眾多,民眾還流行到化工行買原料DIY;但專家提醒,熊果酸的美白作用來自「對苯二酚」,但這種成分具致癌性,使用須小心。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李寬容指出,熊果素的化學結構是由一個「對苯二酚」加一個「葡萄糖」構成,經人體吸收後,葡萄糖被水解利用,對苯二酚則可抑制與黑色素生成有關的「酪胺酸酵素」,因此有美白作用。


不過,根據國外的毒物學資料,在零到四級的毒性分級上,對苯二酚的毒性達三級,具有致癌性,也可能對生殖系統造成危害,由於潛在風險高,所以,部分國家如日本,早已禁用於美白藥物,而南非則是限制產品濃度須在2%以下。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表示,熊果素在人體內的確會轉化為對苯二酚,但因轉化未必是百分之百,因此,一般含對苯二酚的醫療產品濃度多在2%~4%左右,以免副作用過大,而依衛生署規定,熊果素用於美白保養品,濃度則可達7%。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坊間經衛生署許可的產品,或許對苯二酚或熊果素的濃度不致過高,但時下DIY風氣盛行,民眾會到化工行購買熊果素萃取液,自行加水稀釋,有的濃度可能達10%,甚至拿捏不準而更高,若經常使用,恐對健康有害。


李寬容提醒,熊果素在部分國家已被列為「非常毒(VERY TOXIC)」,可是國內民眾常被誤導以為,這種成分取自天然植物,應溫和無害,可能疏忽警覺,衛生單位有必要加強宣導規範。


蔡呈芳也認為,對苯二酚的毒性已確定,但考量其美白除斑效果優異,這類產品要禁用,恐不實際,只要謹慎使用,仍可控制其危險性;像美國便正考慮,將禁止非處方藥含對苯二酚,亦即確保其使用是在醫師處方、監控下,國內不妨考慮比照。


 


※轉載自新聞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