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富裕,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率跟著增高,有些人可能罹患不只一種慢性疾病,在飲食治療上要以何者為重、何者為先,困擾許多病患。營養師呼籲慢性病患飲食須平衡,才能減少疾病發生率。


成大醫院營養師吳紅蓮指出,前一陣子有位糖尿病又腎病變的病友家屬來詢問飲食該怎麼辦?病友家屬腦筋一直想的是糖尿病飲食,認為澱粉會影響血糖,所以要少吃或不吃。


吳紅蓮表示,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糖尿病飲食重點,講的是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攝取食物總熱量要適當,所以是一種人人皆適合食用的健康飲食,也是最簡單的飲食法則,並非只有糖尿病病友才能食用。


吳紅蓮進一步表示,有熱量的食物都會影響血糖,只是速度快或慢的不同,如一湯匙的油有135大卡,一兩魚或一兩豬肉有75大卡,一碗飯或兩碗麵條有280大卡,一個橘子或2個蓮霧有70大卡,蔬菜一碗約50大卡。所以從嘴巴進入的食物皆會影響血糖,除非此食物是沒熱量或熱量極微,如開水或無糖的茶。


至於糖尿病又腎病變的病友,飲食的原則當然是腎臟病的飲食先考量,再來考慮糖尿病的總熱量問題,二者並不衝突。吳紅蓮指出,腎臟病飲食考量的點較多,也較複雜,像要根據抽血報告來決定是否要限磷及鉀離子。至於鹽份及蛋白質則一定要限制,因為鹽份與血壓有關,而高血壓會加速腎臟的惡化;蛋白質是含氮廢物及尿酸、磷的來源,過量會產生高量的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高量的尿酸及磷也是相同的結果。


為提供足夠的熱量,腎臟病病友必須以澱粉為主要的熱能來源,而一般的米、麵粉、其它五穀根莖類雖是含澱粉食物,都有少量蛋白質,因此必須提供及加強低氮澱粉的攝取,以作為主要的熱能來源。低氮澱粉是指含蛋白質非常少的澱粉類,如粉圓、冬粉、蓮藕粉等。油脂雖不含蛋白質,但過量會影響血糖,也會加速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不宜作為主要熱能來源。


吳紅蓮指出,如果是心臟病患者有糖尿病又腎病變,其飲食與只有糖尿病及腎病變的考量重點一樣的,心臟病的飲食強調的是油脂的攝取及種類的考量,和低鹽的限制,糖尿病或腎臟病的飲食都已涵蓋了限制油脂及低鹽的飲食。


對於有糖尿病及腎病變的癌症病人,優先次序如前面所述,癌症病人的飲食也是要均衡飲食及足夠熱量,以及如何讓病友吃得下為考量,過多的營養對身體及腎臟皆是一種負擔。吳紅蓮特別呼籲,有任何飲食問題可請教營養師,勿聽信廣告及非醫療專業人員的介紹,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