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癲癇患者使用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後,易引發嚴重藥物過敏,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研究團隊發現,這是「HLA-B*1502基因」「做怪」;衛生署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擬根據這項研究成果,要求藥商在使用說明加註警語。


藥物過敏是臨床常見問題約有6%到7%病患因藥物過敏引發副作用,住院治療。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是非常嚴重的藥物過敏,病患服藥後常會出現眼、嘴或生殖器潰爛,皮膚起水泡;嚴重更可能全身表皮脫離,彷彿遭燙傷一般,致死率高達30%。


陳垣崇研究團隊發現,我國此類病患高達26%是服用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引起,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型鑑定進行史帝文─強生症候群危險基因標記研究,發現帶有HLA-B*1502基因者的風險是未帶此基因者的2500倍到3000倍。


陳垣崇表示,研究團隊2年多前僅針對國內44個病患進行基因型鑑定。近2年來透過美國、香港和中國協助提供上個病患血液樣本,不但出現相同結果,更進一步證實HLA-B*1502基因僅出現台灣、中國、香港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黃種人身上,日本人和白種人均無此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引起美國FDA重視,邀請他赴美演講後,考慮將東南亞列為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可能引發副作用的高危險群,擬在使用說明中建議醫師用藥前,先為病患抽血鑑定基因型,確定病患未帶HLA-B*1502基因再給藥。衛生署也研議要求藥商在「卡巴氮平」使用說明加註警語。


研究團隊從今年開始,也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秀傳醫院合作,在醫師開藥前,先為病患抽血鑑定基因型;長庚醫院和彰化基督教醫院也計畫加入臨床試驗。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