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人人有,處理方法各不同。有人喜歡找推拿師父,有人喜歡到中醫診所,有人喜歡找復健科醫師。在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藥洗」、治療後所貼的「藥布」,您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嗎?


敷貼的藥布,成分多含刺激類藥物,藉由不織布為介面,長期刺激皮膚造成清涼感及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由於中藥的消炎藥物如乳香、沒藥、川烏等多有皮膚刺激性,對老年人或皮膚較為嬌嫩者,常會引起皮膚過敏。


市面上最普遍的青色藥布,夜市也有在賣,號稱祖傳青草膏,實際上只是一塊綠色不織布加上一層清涼的薄荷,其消炎止痛效果不佳,但使用的人最多,因為它能帶來清涼的舒適感,且價格便宜。


中醫診所普遍使用的黑色藥布,使用時平鋪在不織布上,再用膠布貼於皮膚,便是古方「解凝膏」、「萬應膏」,主要藥物是川烏及草烏,止痛能力強,但皮膚發汗能力也強,故不宜敷貼過久。


一般建議敷貼時間不要超過四個小時,若在敷貼期間有皮膚發癢情形,便應立即取下,以免發疱。急性紅腫扭挫傷的患者,中醫診所常用的是「三黃膏」,藥物以黃芩、黃連、黃柏為主,號稱三黃,皆為大苦大寒之藥,消炎能力優良,是急性期的好選擇,但因皮膚刺激性大,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只要炎症反應消退即可。


而推拿的「藥洗」、「藥膏」,通常是由桃仁、紅花、當歸等活血藥組成,再加入薄荷,以凡士林或酒精為基劑製成,提供醫師或復健師及傷科助理們實施傷科手法時的潤滑之用。但對急性紅腫熱痛的患者而言,過度的理筋手法並不適合,反易造成二度傷害,此時應該冰敷,休息不動並固定患處,以待傷勢復元。


真的人人都需要貼塊「藥布」回家嗎?


以急性外傷而言,冰敷與休息及患處固定是最重要的,貼不貼藥布並不重要,因為藥布再涼也沒有冰塊來得涼;慢性傷痛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凸出等毛病,患處深埋體內,距離皮膚太遠,別指望一塊藥膏的效力能夠「鑽筋透骨」,這時應請教專業醫師的意見,正確的手術或復健才是正道。而四肢末梢及關節處,由於肌肉及皮膚較薄,藥膏的效果較易深入,這時反而可藉藥膏緩急止痛。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