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香的炸豆皮裝在紅色漆盤裡,一身亮麗。



這是Saginuma豆水料理中的招牌菜,一籃塊狀堆疊的豆腐,可加鹹豆漿配著吃,或微微倒些醬油提味。



中國人的豆腐千變萬化,軟的硬的、拌的滷的、煎的燴的風情萬種;日本人也不遑不讓,特愛用豆腐來打造純淨與返璞歸真的禪意食趣。

日本企業界款待外賓,最近時興帶客人去吃「豆腐宴」,讓走過悠悠歲月的一方豆香,全力表現宜古宜今的風貌。從東京涉谷往西走,上高速公路半小時不到,就能抵達西郊的「鷺沼」地區、這家名叫「Saginuma」的日式庭園餐廳。

從掛著燈籠的大門往裡走,一間間江戶時代的日式平房與小橋流水,傳統氣息與寧靜禪風直撲而來。不論在哪間屋子用餐,都能看到中間的庭園、池塘與扶疏花木。

豆腐,是這兒的招牌菜,尤其是豆腐配豆漿的「豆水料理」。每個季節都會推出不同的「季節限定套餐」,台幣1100元起,就能吃到至少包含三種不同豆腐料理的套餐。所以豆腐宴並不只是豆腐從頭吃到尾,生魚片、天婦羅、蒸蛋、鮭魚飯照樣有,不必擔心豆腐吃多了發膩。

器皿,是烘托白豆腐的關鍵角色。第一道泡在輕淡柴魚汁裡的「豆腐」,質樸陶碗讓小小一塊正方更顯優雅,原以為一筷子夾下去,會跟咱們的豆腐一樣吹彈得破、應聲散開,誰知竟十分ㄉㄨㄞㄉㄨㄞ有勁兒,有點像台灣的百頁豆腐,只是口感軟些。正因夠結實,這道「前菜」,女生吃進肚裡頗具分量。

開胃豆腐之後,馬上換口味,生魚片、天婦羅輪番上陣,炸得香酥的香菇、魚、栗子和各色蔬菜,盛裝在紅色漆籃中,煞是美麗。油滋滋的炸物結束,又送上一碗漂亮清淡的茶碗蒸,蛋裡還加了養生的山藥,清雅許多。

馬上,豆腐再接再厲,三塊鹹淡適中又入味的炸豆皮,雖然已是一個飽,還是引人入勝。隨後重頭戲上演,木提籃裝的一大籃豆腐端上桌,正是日文稱作「Kumiake」剛成型的堆疊豆腐,裡頭也加了山藥,眾人分食舀進碗裡,因為純粹是原味,可以加些陶壺裡的鹹豆漿,或輕倒幾滴醬油。

豆漿配豆腐,有點像我們的鹹豆花,或是北方人說的「豆腐腦兒」,但少了蝦米蔥花,吃在台灣來的嘴中有點單薄寂寞。相較起來,這兒的豆腐也少了些原汁原味的豆香。

豆腐宴的豆腐戲碼到此結束,但可別起身走人,還有烤魚、鮭魚飯和甜點。一碗綿細出沙、濃稠恰到好處的紅豆湯壓軸上場時,上頭還飄著糬,雖已撐到極點,不分男女硬是把胃挪出一塊空地,一匙匙吃到見底。原以為清淡的豆腐宴,竟是如此踏實飽足!


 


※轉載至網路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