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窩蜂減肥瘦身熱,許多民眾受到誤導,長期過度使用生機飲食、喝精力湯、生冷食物等,造成慢性泄瀉、久瀉不癒。


患者排便次數多,每天少則兩到三次,多則十多次,嚴重時還可能脫肛、腰痠肢冷。


中醫認為慢性泄瀉因素多,與脾失健運、腸胃虛寒有關,必須針對體質調理,否則治標不治本,後遺症很多,女性嚴重者可能導致不孕症。


慢性泄瀉是指腹瀉病史超過兩個月以上或症狀反覆發作者。臨床上任何年齡均可發生,男女發病比率沒有明顯差別,但以長期使用生冷飲食、素食者及中老年人居多,這種病症屬於中醫「久瀉」範疇。


通常患者除了有大便次數多於常人,糞質稀薄似水、完穀不化外,還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


中醫的觀點認為,慢性泄瀉多由生活調攝失宜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胃虛弱,食物難以消磨,或因久病、年老腎陽不振、命門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穀所致。


根據臨床觀察,慢性泄瀉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外因主要以濕邪關係最大,其次為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脾胃功能失常而發生泄瀉。內因則與脾虛關係最為密切,其他肝腎因素所引起泄瀉,也是在脾胃本身虛弱的情況下所誘發。


中醫診斷慢性泄瀉大致分三類:


脾胃虛弱


大便溏瀉,水穀不化,稍進油膩食物,就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胸腹脹悶不適,面色萎黃、疲倦、四肢無力等等,多屬脾胃氣虛導致。


脾腎陽虛


常常在黎明之前,發生臍腹疼痛,腸鳴泄瀉,瀉後疼痛減輕,常伴有腰膝痠軟、怕冷、四肢冰涼等症狀,中醫判定是脾腎陽氣不足的表現。


肝脾不和


慢性泄瀉中較常見的證型,發生原因主要是肝氣犯脾所致,患者常胸脅脹痛、噯氣、食少、腹瀉,常隨情緒緊張或抑鬱惱怒而誘發。


臨床上,中醫治療慢性泄瀉常以「腸炎湯」為基本方,並隨患者症狀添加藥物,如脾胃虛弱較明顯者,加黨參、白朮,以加強益氣健脾;肝脾不和較明顯者,加柴胡、茯苓,以加強抑肝扶脾;脾腎弱虛較明顯者,加附子、乾薑,以增強溫腎健脾,治療時應詳加辨別,才不致錯判誤治。


建議慢性泄瀉患者平日宜採用清淡、少油膩、軟性的飲食,辛辣或作料多、味道重的食物少吃為妙。經常性嚴重腹瀉者,可用蘋果去核煮食,或吃一些健脾利濕易消化的食物,如蓮子、茯苓、扁豆、山藥、芡實、大蒜等都可調整腸胃。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