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人人夢寐以求,仙丹靈藥遍尋不著,但其實求人倒不如求己。法國國家衛生暨醫療研究中心長期研究顯示,要活的久心跳慢不慢可能是關鍵之一。

研究領導人朱伍尼本週參與美國心臟協會年會時發表研究成果。研究母體是四千三百二十位年齡在四十二到五十三歲之間的中年男性,追蹤時間超過二十年。


研究顯示,五年期間休息狀態每分鐘心跳次數減少超過七次以上的男性,死亡率較心跳頻率維持平均的受試者少了百分之十八。反之,每分鐘心跳次數增加七次以上,死亡率則大增百分之四十七。


研究期間共有一千零一十八位受試者去世,死因包括心血管疾病、高齡、身體狀態、煙癮、過重或過輕、血壓、血糖或膽固醇含量等,也都視為可能影響研究的變因。


休息狀態心跳次數代表心臟跳動維持血流的強度。一般人每分鐘平均心跳次數約在六十到八十次之間,而運動員或體能狀態特佳的人心跳次數較低,約每分鐘四十到五十次。


朱伍尼疾呼:「脈搏是相當重要的健康指標,卻長期被忽略。」他也坦承:「心跳次數增減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可能是因為生活型態改變。也還不能一口咬定心跳增加就代表疾病,死亡率一定扶搖直上。」


他建議,民眾想要測自己的休息狀態心跳,可以去看醫生,測量前先在診療室靜靜躺上五分鐘。看醫生會緊張也可能增加脈搏,所以在家裡自己量也可以,同樣先躺上五分鐘,測量時間約一分鐘。


 


※轉載自新聞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