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伏夜出的夜店族、上網不愛出門的宅男宅女、女生為了美白不曬太陽、老人家足不出戶,如果又飲食不均衡,長期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造成骨頭毛病。

一位廿多歲的夜店DJ,因工作關係,每天接近天亮才回家,白天在家睡覺,傍晚才出門上班,長年晝伏夜出,後來覺得骨頭痠痛,醫師檢查後發現,這個DJ嚴重缺乏維生素D,骨質比老年人還差。

「有人一陣子沒曬到太陽,就會感到全身痠痛。」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說,這是因為身體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發骨質疏鬆症、肌肉無力、四肢無力、骨折等症狀。

還有一名十七歲的女生,信奉「一白遮三醜」,視陽光如仇人,每天力行美白計畫,擦防曬乳、打傘各種防曬都來,為了身材只吃少量食物,她也是全身感到痠痛去就醫。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主任吳興盛說,十七歲女生來看診時,骨質密度已接近骨質疏鬆,他建議,每天最好曬十分鐘太陽,才能讓皮膚製造合成維生素D。

一名九十歲老太太,在一次壓迫性骨折後,雖遵醫囑服藥,但服了半年就停藥,改聽子女給她的「顧骨」建議,認真服用沙魚軟骨、膠原蛋白等保健用品,卻進一步引發劇痛,回診照X光,才發現脊椎骨塌陷,脊椎側彎更嚴重。

蔡克嵩說,國人知道鈣質對骨頭有益,但常忽略攝取維生素D,「尤其女性為了美白,常打把陽傘避開陽光」,反而種下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

醫界對鈣質的建議攝取量,是一天一千國際單位。

有些長輩會建議熬排骨湯來喝,但蔡克嵩說:「排骨湯熬不出多少鈣,喝牛奶比較有效。」

至於維生素D,一天建議量是四百國際單位,醫師建議,食物中像鮭魚、鯖魚、水煮雞肉和起司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適量補充。

太陽應怎麼曬比較好?

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教授胡俊弘表示,紫外線是造成皮膚老化的主要元素,甚至可能會導致皮膚癌,若為了補充維生素D,可選在非日正當中時曬太陽,避開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時段,清晨或傍晚是好選擇。


 


※轉載至網路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