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的最新報導,如果在外突然遇到心臟病發作的病人,路人只要幫他做胸腔壓迫術就行,省掉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傳統急救步驟,可以增加一倍的救活率。


許多人常會在電視上,或平時就曾經在大馬路上遇到過身邊的過路人突然揪心、滿臉痛苦的倒在人行道上。這時旁人就會捏緊病人的鼻子,開始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持續的進行胸腔壓迫急救。


但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套宣傳多年的心肺復甦術教材有誤,多了口對口人工呼吸,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東京日本大學附設醫院醫生長尾健,在日本關東地區針對四千名曾經有突發性心臟病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不僅沒有証據顯示加上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好處」,同時根據神經學結果,如果只專注在對胸腔持續有規律的施壓,急救成功的機會還多出兩倍。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著名的莎佛心臟病中心主任艾維表示,這項發現可用來修改醫院外心臟病急救準則。


艾維寫道,將空氣輸入心臟病患者肺部的目的是了輸送氧氣到血液中,利用按摩胸腔可以使心臟恢復功能,或重新規則的跳動。


他發現,即使血液中氧氣含量不夠,只要不斷的壓迫胸腔,讓它在身體內流通,救活率仍然很高 。


假如日本的研究結果被用來修改在醫護人員抵達前,實施心臟病患者急救的標準規則,會讓更多人願意出手相救。


在受訪的四千零六十八位曾有心臟病突發經驗的患者中,有四百三十九人經路人施以胸腔壓迫術,七百一十二人得到傳統的口對口心肺復甦術急救,但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都是孤立無援的。


艾維表示,由於標準的急救準則都提到口對口人工呼吸,大部分的人在怕得到傳染病的情況下,都不願意對陌生人出手相救。


儘管如此,報告的作者仍很謹慎的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適用在快溺死、藥物過量或窒息的患者身上。在這些病例中,呼兩口再加三十下的胸腔壓迫術仍是最適當的方法。


 


 


※轉載自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